卖鱼桥下水平矶,鹅炙新鲜嫩又肥。五界庙前春戏散,蜜橙百果买包归。
都说杭州有条千年古运河,那么这条遗留千年的运河,有什么历史遗留下的民俗民风呢。
运河的船民风俗
运河船民以船为家,他们夫妻的夜生活在仅几平方米的天地间,除了摇橹撑船,就是吃饭睡觉,生儿育女,但也有不少讲究。船家生小孩后,当日即用温水洗身,至三朝又洗一次,他们往往把幼儿小女用绳索缚住腰身,以防不慎落水,所以有“船家的儿女成串”的歇后语。他们也在船上用盆缸养花种果,用笼子养鸡饲鸟,常见在船艄吊着两只水鸭,据说可以用它测水性、天时。船家青年男女长大后,多数在船上成亲,但也有嫁陆上的小伙和娶陆上的姑娘的。过去船民找对象比较困难,有首民谣说:“有女不嫁弄船郎,一年空守半年房,有朝一日回家转,点灯熬油补衣裳。”现在他们的婚姻一般经人撮合,也有自己看中自由恋爱,船家逐水而居,两船同途运货或相傍,过夜歇息的机会很多,船上的男女也就渐渐地由相识称为眷属,他们往往是人约黄昏后,在小桥头,竹林中,草垛中,抒发两人的情谊,家长们也都比较支持。到婚嫁那天,两亲家的船都停靠到河的两岸,岸上人出嫁坐花轿,船家女则乘小船,新娘戴凤冠、披红袄,在亲友们的祝贺后,就坐小船划到对岸男家的船上,男家船舱里摆设了新房(舱),新人交拜天地和船头菩萨后,大家喝酒贺喜,热闹一番。第二天,两船离开原地,各自驶向地方,新娘就成了男家船上的劳动成员了。
运河的赛龙舟
岸居民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时,都要在运河上赛龙舟。这种风俗旧时一向都有,到近代逐渐消失。每逢端午收成较好的时候,各村庄便划着龙舟,敲锣打鼓从各河汊口划到运河里举行赛龙舟的庆祝活动。龙船为木制,比现在西湖上的游船稍微大一点。船头装有彩绘的龙头,角为黄色,脸颊为红色。龙身的制作方法为:先用竹篾做成一个骨架,在里面塞满稻草,然后在外面糊上一层白纸。龙身的颜色为黄白相间,龙尾是蓝色的。赛龙舟时,一般每只船上共有16个人。船两边各坐6个人,用手划。船头站3个人,最前面的一个撑竹篙测水的深浅以指挥船的具体航向,还有一个人敲铜锣,另一个人击大鼓。船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用桨把舵。赛船者倒是没有统一的服饰,有的还是赤膊上阵。划起船来非常卖力,故意让船的摆动幅度很大,这样,船便上下起伏,其周围水花飞溅。当船下沉的瞬间,可以把河水兜上来,并从龙嘴里喷射而出。这种景象煞为壮观。每逢赛船时,还会有很多运河沿岸的居民前来观看。米市巷一带的运河河汊每年都会有两艘龙舟经过,再划到运河,最后到卖鱼桥、拱宸桥一带。
运河的大兜鱼市
湖墅地区是杭州河鲜水产的主要集散地。据史料记载,浙西平原河流交错,塘栖、新市、菱湖、以休等地都盛产鱼虾。各地每天均有大量鱼虾向杭州湖墅运来。 运河东岸的大兜就是一个重要的鱼市所在地。民国时期,江涨桥附近的大兜路上有大小渔行20多家。每天一到黄昏,各地渔船沿着京杭运河经拱宸桥、大关桥不断地涌向大兜一带。 河塍上、大兜路一带运河沿岸,渔船密密麻麻排列。几乎没有空隙。各渔行纷纷在三更半夜开秤。杭州的大鱼贩经华光桥拥向大兜采购。大亮时,鱼虾便抢收购一空。许多杭州城里的酒家也到此来收购新鲜鱼虾。 大兜路附近,住着很多鱼贩。半夜,鱼市开业,鱼贩就赶去采购新鲜鱼虾,天未明就挑进城里去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