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年来,拥江发展战略正在从一个决策层面的“概念”,步步推进、走向现实,成为这座城市迈向世界名城的动力总成。
去年,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拥江发展战略,此后杭州城市工作会议、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等重要会议,进一步深化“坚定不移推进拥江发展”的认识,并在去年11月底形成了《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“拥江发展”战略的意见》,以及《拥江发展四年行动计划(2018-2021年)》。
在市政协召开的市规划工作通报会上,市规划局就《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规划》情况作了通报。解读君(微信号:HangzhouReading),带大家一起看看规划(草案)的内容:。




处理好两岸发展不均衡的问题,包括江南江北的不平衡、江城空间的不和谐以及城乡关系的不平衡,是拥江发展的根本。针对“如何拥”这一核心问题,要处理好沿江城市、城镇、乡村地区互动发展关系,强化两岸建设的统筹协调与管控指引,优化功能布局;提升景观风貌,逐步恢复钱塘江水天云阔、秀美宜人的人居环境;使得钱江两岸功能联动、活力互动、一唱一和、共写诗篇。
新安江、富春江与钱塘江虽然一水同源,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魅力特色的文化意象。新时代更要加强文化场景、事件、线索的重塑,结合钱塘江各区段的资源禀赋,确定三大文化意象主题,使得钱塘江兼具生态之美、人文之美、时代之美。钱塘江段重点体现“大气蓬勃、与时俱进”的时代之美,富春江段重点体现“风雅无边,诗意栖居”的人文之美,新安江段及千岛湖体现“奇山秀水,自然净土”的生态之美
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带
明确钱塘江流域生态目标体系,高标准、严立法,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,建立长期管控指标体系;通过强化流域协同合作,统筹平衡水资源,建立环境污染联防联控,建立流域管理协调机制,统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,提升流域水环境;在此基础上,加强统筹沿江山体、支流水体、沙洲岛等生态修复。
打造特色彰显的魅力文化带
重点重塑西湖走向钱塘江、富春山居、新安江黄金三江口等重要文化场景,在彰显人文特色的同时,推动片区转型发展;营造文化事件,通过平台构建、赛事举办等塑造文化品牌;基于文化场景的重塑和事件策划,再以不同的文化线索串联钱江沿线各节点,串点成线,形成“一环、两线、两水道”的体验线索,更系统的组织钱塘江的文化活动。
打造富有韵味的公共景观带
提升滨江地区可达性,优化滨江岸线亲水性,完善滨江地区服务设施水平,打造可亲近的滨江;严格控制和有序引导中心城市段、特色城镇段以及田园山水段滨江建设的风貌和高度,塑造风貌独特的滨江天际线。
打造便捷顺畅的综合交通带
从航空、铁路、高速公路等方面推进沿江快速交通系统建设,形成钱塘江流域的快速交通网络。优化水上和陆上慢速体验交通方面,建设水上交通系统,完善旅游集散中心、旅游码头等布局和建设;贯通沿江绿道建设,形成连续贯通、设施齐备的滨江绿道;并通过“美丽交通”提升,对连接重要景区、美丽乡村的县乡道进行景观化改造。
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带
统筹各片区产业方向,引导传统产业绿色化、艺术化、品牌化转型;培育新兴特色产业,引领各区段特色化发展,钱塘江段塑造金融、科创引领高地,富春江段以“人文+”引领区域创新,塑造文化创意与文化体验,新安江段发展“生态+”,吸引健康、休闲、现代农业等新经济。并积极搭建市域合作平台,促进区域合作。
打造功能完备的宜居城市带
强化城镇功能,识别并强化对重点板块建设的控制和引导,建立市域统筹的管控机制;打造特色乡镇,根据各乡镇的既有条件,对乡镇的发展方向进行分类引导,引领沿江乡镇走向“小而精”的特色化发展路径。顺应现状村落成组成群、联合协作发展的良好态势,结合村庄特色资源和实际情况,以精品村落群为单位组群优化,从产业、文化、设施、对外宣传等方面进行特色培育,促进乡村振兴。
“治”和“修”是对当前出现的生态和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,也是契合当下双修工作理念,包括治山体、内河、湿地、沙洲岛,修码头、绿道、设施等。
“调”面向传统产业片区转型,而“优”则优化若干文化彰显的场景和节点,比如西湖与钱塘江的联通、富春山居场景营建等。通过这六个方面举措的重点实施,把“拥江发展”战略落实到实施操作层面

二、建立钱塘江的保护与开发管理体系,梳理责权明晰与分工有序的组织架构。
三、完善规划体系,加强战略规划与杭州城市总规修编工作的衔接,开展和落实下位专项规划、导则编制、重点地区深化设计等,加强规划的体系性与承接性。
四、明确近期重点行动抓手及实施时序。在2021年前,着力落实一个政策体系、四项生态治理、六大魅力提升、十八个示范片区的重点行动。
来源 | 杭州发布 杭州规划
编辑 | 朱颖婕 监制 | 徐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