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塘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有了初稿

半年来,拥江发展战略正在从一个决策层面的“概念”,步步推进、走向现实,成为这座城市迈向世界名城的动力总成。

 

去年,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拥江发展战略,此后杭州城市工作会议、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等重要会议,进一步深化“坚定不移推进拥江发展”的认识,并在去年11月底形成了《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“拥江发展”战略的意见》,以及《拥江发展四年行动计划(2018-2021年)》。

 

在市政协召开的市规划工作通报会上,市规划局就《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规划》情况作了通报。解读君(微信号:HangzhouReading),带大家一起看看规划(草案)的内容:。

规划范围

本次战略规划以杭州全市域为研究范围,面积约为1.66万平方公里,钱塘江流域包括钱塘江、富春江、新安江和千岛湖四段,简称为“三江一湖”,千岛湖湖区之外的江段全长约235公里。

核心问题

钱塘江不仅有着最顶级的生态本底,更是最具东方风韵的山水长廊、诗画之路,是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绝佳样本,同时有着最活力的城市、镇村和方兴未艾的新经济,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,核心可总结为“如何统”、“如何拥”以及“如何美”。

如何“统”:达共识,促合力

是拥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,由于上下游发展阶段与水平有差距、以及各区县市对保护认识的不统一,如何做好“统”的文章、促进沿江各区县市在发展与保护、优化发展方式等方面达成共识、形成合力,显得至关重要。

如何“拥”:更平衡,更充分

针对两岸发展不均衡的问题,包括江南江北的不平衡、江城空间的不和谐以及城乡关系的不平衡,是拥江发展的根本。

如何“美”:彰文化,树品牌

而对于钱塘江人文价值认识和彰显还非常不充分,则要把握“如何美”的问题。钱塘江作为杭州人乃至浙江人的“母亲河”,其知名度和认知度却普遍偏低,沿江城市的滨水活力度也远远低于预期,如何彰显文化底蕴、形成比肩西湖的文化品牌,是拥江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。

 

目标与愿景

在生态文明、“两山” 理论的指引下,钱塘江应对标国际一流的滨水地区,比肩西湖,成为独特韵味、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,成为践行“两山”理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、宜业宜居宜游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。

近期发展目标(到2021年)

“拥江发展”格局取得显著进展,生态环境显著提升,产业转型步伐加快,城市功能不断完善,“拥江发展”展现新形象。

中期发展目标(到2035年)

基本形成以钱塘江为中轴的市域“拥江发展”格局,成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重要展示带。

远景发展目标(到本世纪中叶)

“拥江发展”战略深入推进,钱塘江世界级自然和人文生态魅力进一步彰显,“世界级滨水区域和三个示范区”战略定位全面实现。

 

三大战略

一川如画

强化上下游生态、产业、交通统筹发展

杭州市拥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,在于上下游发展阶段与水平有差距、以及各区县市对保护认识的不统一。因此,如何做好“统”的文章、促进沿江各区县市在发展与保护、优化发展方式等方面达成共识、形成合力,显得至关重要。在这一背景下,通过统筹生态保护、产业发展、交通链接三大举措,统一区县(市)、区发展思路,理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,构建上下游统筹发展、和谐如画的市域格局。

 

两岸诗和

促进沿江城市、城镇、乡村协同发展

处理好两岸发展不均衡的问题,包括江南江北的不平衡、江城空间的不和谐以及城乡关系的不平衡,是拥江发展的根本。针对“如何拥”这一核心问题,要处理好沿江城市、城镇、乡村地区互动发展关系,强化两岸建设的统筹协调与管控指引,优化功能布局;提升景观风貌,逐步恢复钱塘江水天云阔、秀美宜人的人居环境;使得钱江两岸功能联动、活力互动、一唱一和、共写诗篇。

 

三美天下

彰显钱塘江生态之美、人文之美、时代之美

新安江、富春江与钱塘江虽然一水同源,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魅力特色的文化意象。新时代更要加强文化场景、事件、线索的重塑,结合钱塘江各区段的资源禀赋,确定三大文化意象主题,使得钱塘江兼具生态之美、人文之美、时代之美。钱塘江段重点体现“大气蓬勃、与时俱进”的时代之美,富春江段重点体现“风雅无边,诗意栖居”的人文之美,新安江段及千岛湖体现“奇山秀水,自然净土”的生态之美

 

六大策略

加强保护治理,

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带

 

明确钱塘江流域生态目标体系,高标准、严立法,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,建立长期管控指标体系;通过强化流域协同合作,统筹平衡水资源,建立环境污染联防联控,建立流域管理协调机制,统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,提升流域水环境;在此基础上,加强统筹沿江山体、支流水体、沙洲岛等生态修复。

加强传承利用,

打造特色彰显的魅力文化带

重点重塑西湖走向钱塘江、富春山居、新安江黄金三江口等重要文化场景,在彰显人文特色的同时,推动片区转型发展;营造文化事件,通过平台构建、赛事举办等塑造文化品牌;基于文化场景的重塑和事件策划,再以不同的文化线索串联钱江沿线各节点,串点成线,形成“一环、两线、两水道”的体验线索,更系统的组织钱塘江的文化活动。

加强整合提升,

打造富有韵味的公共景观带

提升滨江地区可达性,优化滨江岸线亲水性,完善滨江地区服务设施水平,打造可亲近的滨江;严格控制和有序引导中心城市段、特色城镇段以及田园山水段滨江建设的风貌和高度,塑造风貌独特的滨江天际线。

加强快慢结合,

打造便捷顺畅的综合交通带

从航空、铁路、高速公路等方面推进沿江快速交通系统建设,形成钱塘江流域的快速交通网络。优化水上和陆上慢速体验交通方面,建设水上交通系统,完善旅游集散中心、旅游码头等布局和建设;贯通沿江绿道建设,形成连续贯通、设施齐备的滨江绿道;并通过“美丽交通”提升,对连接重要景区、美丽乡村的县乡道进行景观化改造。

加强转型升级,

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带

统筹各片区产业方向,引导传统产业绿色化、艺术化、品牌化转型;培育新兴特色产业,引领各区段特色化发展,钱塘江段塑造金融、科创引领高地,富春江段以“人文+”引领区域创新,塑造文化创意与文化体验,新安江段发展“生态+”,吸引健康、休闲、现代农业等新经济。并积极搭建市域合作平台,促进区域合作。

加强融合互动,

打造功能完备的宜居城市带

 

强化城镇功能,识别并强化对重点板块建设的控制和引导,建立市域统筹的管控机制;打造特色乡镇,根据各乡镇的既有条件,对乡镇的发展方向进行分类引导,引领沿江乡镇走向“小而精”的特色化发展路径。顺应现状村落成组成群、联合协作发展的良好态势,结合村庄特色资源和实际情况,以精品村落群为单位组群优化,从产业、文化、设施、对外宣传等方面进行特色培育,促进乡村振兴。

六大行动

通过六个方面举措的重点实施,把“拥江发展”战略实在地落实到实施操作层面。

“控”是对生态红线、岸线、沿岸建筑高度的刚性管控,这类刚性管控是保护和发展钱塘江的前提条件,需要统一思想严格执行,要不然其他也就成为空谈。

“治”和“修”是对当前出现的生态和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,也是契合当下双修工作理念,包括治山体、内河、湿地、沙洲岛,修码头、绿道、设施等。

 

“建”针对现在的发展重点和未来的潜力地区,形成示范建设片区。

“调”面向传统产业片区转型,而“优”则优化若干文化彰显的场景和节点,比如西湖与钱塘江的联通、富春山居场景营建等。通过这六个方面举措的重点实施,把“拥江发展”战略落实到实施操作层面

管控与引导

对钱塘江沿江地区建立由“两级事权管理、三类岸线管控、四类地区指引”构成的管控体系。

“两级事权管理”

针对管控地区的规划编制、规划审批等环节拟定,分为市级事权和区县级事权的地区。

“三类岸线”管控

是指沿江有一定纵深范围的岸线地区,包括中心城市段、特色城镇段、山水田园段三类。管控地区的面积为3335平方公里,占市域总面积的20.1%。选择开发强度控制、建筑高度控制、驳岸控制、以及产业指引四项目标,对“三类岸线”地区进行全覆盖的刚性管控。

 “四类地区”引导

是指对于“拥江发展”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,根据各地区的引导方向和要求不同,具体分为生态地区、发展地区、提升地区和人文地区。从底线管控、战略引领、魅力提升三个维度,对四类重点地区进行指引。

 

实施与保障

一、学习西湖通过水域保护、文化景观保护等延续性、系列条例的立法经验,持续进行钱塘江的保护与开发的立法保障。

二、建立钱塘江的保护与开发管理体系,梳理责权明晰与分工有序的组织架构。

三、完善规划体系,加强战略规划与杭州城市总规修编工作的衔接,开展和落实下位专项规划、导则编制、重点地区深化设计等,加强规划的体系性与承接性。

四、明确近期重点行动抓手及实施时序。在2021年前,着力落实一个政策体系、四项生态治理、六大魅力提升、十八个示范片区的重点行动。

今日起至2018年2月1日,《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规划》(草案)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(新业路229号市民中心裙楼L座)和杭州市规划局网站(www.hzplanning.gov.cn)、杭州市钱江新城管委会网站(www.hzcbd.com)同步展出,欢迎广大市民参观与关注。

来源 | 杭州发布 杭州规划

编辑 | 朱颖婕    监制 | 徐墉

钱塘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有了初稿

发表回复